首页

婧児小主百度云

时间:2025-05-23 16:04:35 作者:(乡村行·看振兴)小工艺品圈粉海外 浙江瑞安偏远小镇藏“世界工厂” 浏览量:87284

  中新网宜昌3月27日电 题:全人工繁殖中华鲟如何适应自然环境?

  记者 郭晓莹

  又到放流季,一批子二代中华鲟将陆续踏上“回家”的旅程。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物种保护技术学科组组长杜合军博士近日接受记者专访,揭秘这些人工繁殖的中华鲟如何“学习”适应自然环境。

  2023年9月至10月,三峡集团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分三批次对成熟的中华鲟亲鱼进行繁殖,共繁殖中华鲟鱼苗120万尾,培育成放流规格苗有50余万尾,繁殖数量创40年来新高。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是中国首个因大型水利工程兴建而设立的珍稀鱼类科研机构,也是这些中华鲟宝宝的“产房”和“幼儿园”。如今,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科研人员每天喂食、清污、测量水质、检查鱼类活动情况和健康状态。

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养殖车间。受访者供图

  这些被精心呵护的中华鲟能顺利适应自然水体吗?它们该如何应对不一样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

  首先是水环境。杜合军说,中华鲟研究所已将循环水养殖模式引入中华鲟早期苗种培育过程中,可更加精准地控制水质和水温。“暂养池的水取自长江,水质水温跟野外保持一致,就是在模拟中华鲟的野生环境,给它们留足‘适应期’。”

  中华鲟生于长江,长于大海。近年声呐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大规格个体放流中华鲟能够监测到进入海洋的比例已超过70%。这也表明,子二代中华鲟能够主动适应海水环境,与野生中华鲟具有同样的降河洄游特性。

中华鲟幼鱼进入稳定成长期。(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其次是饵料。中华鲟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偏肉食性鱼类,天然水体中的中华鲟,幼鱼期主要摄食营底栖生活的动物。杜合军说,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活饵存在供应稳定性以及病源携带风险,因此中华鲟幼鱼主要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我们在安全可控条件下,筛选出适合中华鲟的开口饵料,并探明了培育过程中的最佳投喂及渐进式转食策略,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华鲟仔鱼的存活率。”杜合军说,经过严格筛选的开口饵料具有良好适口性、促生长效果显著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华鲟仔鱼的饵料来源保障以及健康培育增加了新途径。然而,中华鲟吃天然动物饵料的习性并未因为转换为人工配合饵料而丢失,一旦遇到天然动物性饵料,它们不需要驯化就能自然适应去觅食。

杜合军观测中华鲟鱼卵生长发育情况。(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面对即将放流的中华鲟幼鱼,杜合军虽有不舍,但也充满期待。他说,人工繁殖及放流是鱼类物种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可实现鱼类种质的延续并对野生资源形成持续补充。他希望多年后能看到中华鲟回到这片水域自然繁衍,让种群永远延续。(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重庆武警:竞技赛场砺精兵

中日韩—东盟“青年大使”交流项目在广西南宁启动

主办单位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展览,以艺术和文化的结合推进青少年人文交流,增进青少年对两国文化和旅游的了解,增进两国青少年之间的联系,夯实中马友好的基础。

“世纪舞者”马拉霍夫受聘北舞芭蕾系主任

“但是我英语(口语)其实不太标准,平时用的不太多。”彭勃说,自己曾在于洪区政府外事办工作,主要是从事书面翻译,如招商项目册、推介手册、项目简介、于洪区的简介等等。

中国首张电子口岸签证在上海签发

四川伟力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晓星介绍,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钒为活性物质呈循环流动液态的氧化还原电池,具有稳定性强、安全性高、寿命长、效率高、安装灵活、建设周期短的特点。通过这一储能新技术,可以将“风光”能源储存起来,不仅能弥补用电缺口,还解决了清洁能源稳定性较差的难题。

以总理视察以黎边境 加沙北部医院遭袭

  谢大欢:主要是舰徽设计了两年半,改了28稿。因为这是中国第一艘航母,和设计一个企业的logo不一样。我们要考虑中国人对航母的期许是什么,舰上官兵的自我认知是什么,要综合这些考虑去设计,所以它包含的元素很多。你看全球优质的徽章,比如中国国徽,都是很多复杂元素组合在一起的。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